參考標題:
第四屆「淨零產業競爭力獎」頒獎典禮今(23)日在台北西門紅樓舉行,吸引產官學界逾百位代表出席,共同見證43家企業在淨零轉型上的卓越成果。主辦單位21世紀基金會指出,今年正逢《巴黎協定》簽署十週年,獎項象徵台灣產業面對全球淨零浪潮的決心與行動。
本屆共有116家上市櫃公司參與評比,涵蓋鋼鐵、塑膠、水泥、造紙及半導體製造等五大高耗能產業。最終22家企業獲頒「卓越獎」、21家企業榮獲「特優獎」。此外,今年首度增設「淨零永續農業卓越獎」,鼓勵以「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(NbS)」推動綠色創新,串聯企業與農業的永續合作。
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致詞時表示,台灣在面對國際淨零趨勢時,及早展開因應布局,今日的成果正是多年努力的展現。她強調,淨零轉型無人能置身事外,政府與民間都應攜手合作,共同為永續未來付出。21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則指出,淨零不只是趨勢,更是產業提升競爭力的「入場券」,期盼透過表揚機制激勵更多企業積極轉型。
21世紀基金會能源中心召集人梁啟源進一步分析,本屆評選顯示企業在能源使用與碳管理上明顯進步。他指出:「AI與半導體產業用電需求持續上升,節能表現將成為台灣競爭力的關鍵指標。」並肯定企業在ESG資訊揭露與再生能源使用上的努力。
《造山者》製片蔣顯斌亦分享觀點,認為全球政治與市場變局帶來挑戰,尤其「川普2.0」時代使各國需重新思考能源與產業布局。他表示,追求淨零的目標不僅是為了產業發展,更是為了守護下一代的生存環境。
多位企業代表於典禮上分享淨零轉型經驗。冠捷科技董事長宣建生表示,企業擁有超過400家供應商,要全面通過永續認證極具挑戰,卻也是共同成長的動力。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則指出,氣候變遷帶來衝擊迅速且劇烈,企業必須面對綠能轉型、電價調整及碳定價等挑戰,積極尋求突破。東和鋼鐵總經理黃炳樺也提到,面對國際競爭壓力,企業唯有從節能減碳著手,才能穩健前行。
今年新增的「淨零永續農業卓越獎」成為典禮亮點。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盧虎生指出,農業雖僅占國內經濟產值約2%,卻是支撐生態系的重要基礎。他強調,若能結合農工合作與循環經濟,農業將成為推動台灣邁向永續社會的關鍵力量。
榮獲特優獎的新北市農會文山農場總幹事張麗梅表示,從民國88年起轉作有機農業,歷經多項永續里程碑,包括取得休閒農場資格與環境場域認證,這座獎項是對多年努力的肯定,未來將持續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。
此外,典禮同時頒發「兩岸碳中和卓越獎」,表揚在碳排放與中和實踐上表現突出的台商。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指出,該獎項與北京清華大學合辦,旨在肯定台商於永續發展上的成就。他強調:「永續是全人類共同的目標,台灣必須與國際並肩前進,持續展現實質行動。」
21世紀基金會表示,未來將持續以獎項機制推動產業永續升級,串聯企業、學界與政府能量,共同面對全球淨零挑戰。基金會致力凝聚具公共意識的學者與專家,深化政策論述,發揮學術與實務專業的力量,期望為台灣提出具前瞻性與建設性的永續解方,推動社會朝向理性、共榮與長遠發展的方向邁進。
新聞稿照片請參考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drive/folders/1jSmFllt95h8LB2Y4ezXYmtyof3BOWP_D?usp=sharing
新聞聯絡人:
21世紀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 宋思彤
電話:(02)2358-7305
Email:scott.sung@21stcentury.org.tw